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 净土指归序
* 瑜伽佛事序
* 千佛忏序
* 楞严接光录序 六祖
坛经序(二首)
* 因明寝言序
* 二十五圆通图序(巳下古本卷十一)
* 十无尽藏品序 …… (第 0464a 页)
琼州金粟泉记
* 游景泰寺记
* 端州宝月台记
* 梦游端溪记
* 光孝重修 六祖
殿记
* 衡州开福因缘记
* 游永州芝山记
* 高云山藏经阁记
* 木丽江奉佛记 …… (第 0464c 页)


* 达摩大师赞(十六首) 六祖
大师赞
* 永明大师赞
* 诸祖道景略传赞(四十八首)
* 金刚塔赞
* 三教图赞 (第 0466c 页)
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
中了悟。如贫得宝。拌身舍命。陆沈贱役。未尝惮劳若
二祖之安心断臂。 六祖
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
岐之供众。凡名载传灯光照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
来。乃至过去诸佛。求无上菩 (第 0470c 页)
水。寻伴侣。诵文言。以了馀生乎。若了生本无生。则住
无所住。能悟无住之旨。自不作去来动静生灭之想。 六祖大师。
于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打落从前百千
万劫颠倒知见。子当于此。剔起眉毛高著眼看。切不
得错落出门一步。 …… (第 0480b 页)
子曰。知几其神乎。说者谓几者动之微。学者当于
未动时著眼。方乃得力。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正好于 六祖
不思善。不思
恶。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同。参。

文者心之章也。学者不达心体。强以陈言逗凑。是可 (第 0481a 页)
得成。当决定志。直至成佛而后巳。此乃真志离欲行
也。

** 示周旸孺

周子请益法相宗旨。老人因揭 六祖
识智颂曰。大圆
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
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伹转名 …… (第 0486a 页)
心髓。揭露性相根源。往往数宝算沙之徒。贪多嚼
不烂。概视此为閒家具。曾无正眼觑之者。大可悯也。
咸谓 六祖
不识字。不通教。何以道此。殊不知佛祖慧
命。只有八个字包括无馀。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以唯心故。 …… (第 0486a 页)
灭不灭。则前七识生。生灭若灭。则唯一精真。其真如
之性自兹复矣。复则识不名识而名智。故曰心无病。 六祖
大师所颂。约转八识而成四智。大圆镜智藏识
所转。平等性智七识所转。妙观察智六识所转。成所
作智前五识 …… (第 0486b 页)
不稳。由是一入世缘。顿染流俗宜
矣。梁生从今。当做自性工夫。从实际参究。傥于自性
未能的究根本。但将 六祖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
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话头。蕴在胸中。二六时中切
切参究。参到一念不生处。忽 …… (第 0487c 页)
应不失时。若明镜之照
妍丑。权衡之定轻重。殊非漫任血气者。梁子自今巳
往。当先洗除习气。潜心向道。将 六祖
本来无一物话
头。横在胸中。时时刻刻。照管念起处。无论善恶。即将
话头一拶。当下消亡。绵绵密密。将此 …… (第 0488b 页)
妄想为主。而当人本体为之埋没。所以见造道
之难耳。岂不见僧问古德云。妄想不停时如何。德云
妄想不恶。 六祖
于黄梅会下。刚只道得个本来无一
物。子从今日用做工夫。只将本来无一句作话头。二
六时中。切切参究。但 (第 0488c 页)
染污。故随情造业而不自知。今
能观察善心。则一切恶法。自不现前。心自清净矣。苟
能有志渐渐深观。只参 六祖大师
开示慧明不思善
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公案。时
时参究。是谓向上一路。汝等脚跟下。谁 …… (第 0489c 页)
生一大事因缘耶。子今行矣。所叮咛者。
切勿再堕魔网。当坚持特操。不可久住王城。若以二
载忍苦之心。侍 六祖
如侍老人。信自心是佛一语。如
信老人。将从前习气忍而不发。心心揩磨。念念省察。
单提一句话头。咬定牙 …… (第 0490b 页)
一齐吐却。次则识得本体
了无一法。不可被妄想习气影子。发生种种境界。惑
乱正念。次则要看本参话头。如 六祖
不思善不思恶
如何是本来面目公案。极力提撕。但有一切恶习现
前。即将本来无一语看破。切不可随他相续流 …… (第 0492a 页)

止是教家极则处。未是宗门极则处。由是观之。修行
一事。岂是草草。便以一知半解为得哉。且如宗门自 六祖
巳前。不说参究功夫。只贵当下顿悟。自南岳青
原巳下。根机不一。多在参求保养。及至五家建立。门
庭施设 …… (第 0494a 页)
必须参一话头。纸上都有。但不知下手工
夫难易诀法。必须参善知识。开示方便。是他行过的
晓得易入处。如 六祖
昔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
开悟。世人不知。当了𢆯妙道理会。元不是𢆯妙。因昔
有住。今闻无住。故 (第 0494c 页)
为佛性种子耳。是知经乃佛所
开示之路。禅乃欲人循路而行。持经而不悟心。与参
禅而不见性者。总非真行。 六祖
云。心迷法华转。心悟
转法华。持经与参禅岂有二耶。是在学人坚持久长
不拔之志。持经即参究。参究即持经 …… (第 0497c 页)
祖云。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
以入道。此达磨最初示人参究之要法也。传至黄梅
求法嗣时。 六祖
刚道得本来无一物。便得衣钵。此相
传心印之的旨也。及 (第 0499a 页)
六祖
南还示道明云。不思善。不
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此是六
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是知 …… (第 0499a 页)
要人悟透。其实究竟无二。如来藏中。求于去来
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此岂属迷悟耶。二祖云。觅心了
不可得。 六祖
云。本来无一物。即般若无五蕴根尘识
界。及出世三乘之法也。以无所得故得菩提。与觅心
了不可得。岂二法 (第 0500c 页)
如弓弦之直能容何物哉。才有一念
不直。便是过错。能念念直。则念念不容一物。物不立
处。则本体自现。故 六祖大师
云。常自见已过。即此一
语。便是成祖作祖之要诀。所言过者。非作事之差。乃
自心之妄耳。以此心本无一物 (第 0507a 页)
一节。最是易为省力。是要
放得下。提得起。靠得定。疑得切。不拘行住坐卧。动静
閒忙。都是用心的时节。 六祖
云。若论此事。轮刀上阵。
亦可做得。此之谓也。禅人有志。真为生死。便从此一
路下脚。

** 示宝藏 (第 0515a 页)
一心无寄。岂非无住之妙行乎。若不能当下了悟。只
六祖
本来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
待生心之时。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则当下
情忘。对 …… (第 0518b 页)
佛法。信心若发。方可引入佛慧。初则二三
其人。自是人人相望发心。不十年閒。书此大经者。巳
成十馀部。 六祖
入灭巳来千年。今日之事。从前所未
有也。佛性人人本有。恒沙功德。人人本具。以无知识
开导。皆以性德而 …… (第 0520c 页)
佛种从缘起也。老人往往开示曹溪。诸弟子等。若从
此人人勇猛。发无上心。有志佛法。究明已躬大事。即
六祖
住世时。发明自心者。千人之中。岂止三十馀
人而巳耶。是在递相转教之功耳。 …… (第 0520c 页)
深。隐而难知也。禅人有志。真参实究。直须看
破。切不可堕在知见网中。正当做工夫时。只将赵州
无字。与 六祖
本来无一物同参。于未提起时。先将身
心内外。一齐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透底
看者无字。毕竟 …… (第 0522c 页)
大德。诵法华经二十馀年。将行请益。因谓之曰。
法华最上一乘。乃吾佛久秘之要。为授记诸弟子之
券书也。 六祖
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不解
意。与义作雠家。二十七祖云。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
涉众缘。常转如 (第 0523c 页)
是经。百千万亿卷。如上二祖所说。仁
天毕竟如何持此经耶。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
能解。如是。则 六祖
纵许解意。亦未能持。又云。此经开
方便门。以示诸法真实之相。如是。则山河大地。草木
瓦石。无非实相。 (第 0523c 页)
。应念化成
光明藏矣。日用一切境界。试此观看。念念觉察。若不
能安忍。为烦恼之所障碍。才见起处。即将 六祖
本来
无物一句提起。如金刚王宝剑。则一切烦恼。当下冰
消。身心化作清凉池矣。如此力行。若能精进不退。 …… (第 0527a 页)
发明百界千如实相之旨。向后依止
观而悟明一心者。如永嘉而下。非一人也。是知此经
为成佛之妙行明矣。唯 六祖
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
法华此又示持此经者。第一义门。禅人今持此经。试
向未展卷轴巳前。突开顶门正眼 (第 0527b 页)
似斩春风。岂色阴能碍也。又云。老僧能转十二时。
又云。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岂在受想行阴
里。 六祖
临终自知去处。岂非随愿所往。如是殆非妄
言證圣者可拟也。吾人只贵究明自心。求出生死一
著。且不必论破 …… (第 0534c 页)
来。重在直指单传见性为禅。而不
言定。然禅即定也。初达磨示二祖。只是个觅心了不
可得。名为顿悟。乃至 六祖。
只是教人不思善不思恶。
那个是自已本来面目。即此返求自心。便是参究工
夫。初无看话头下疑情之说。后至 (第 0536b 页)
有谛无谛等。至天亲则曰。吾升兜率陀天。请益慈
氏。则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也。 六祖
则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也。双林大士又
曰。经中持四句。应当不离身。愚人看似梦。智者见
惟真。自古迄 (第 0538a 页)
书偈曰。君到曹溪我不来。我到曹溪君
巳去。来来去去本无心。谁知狭路相逢处。饱餐而去。
六日至曹溪。礼 六祖
真仪。顷即出山。至五羊。谒总镇
王公。囚服见之。此公意气甚高。亲见降阶释缚。乃云
公物外高人。况为  …… (第 0545c 页)
浅。经庐陵会王塘老。所养甚佳。其信向净土精专。观
其立言。似非本指耳。二月三日度庾岭。六日游南华
六祖。
睹其山川形势绝胜。无怪其千七百人。从此
流出。吾徒不可不一瞻依也。十九日抵广州。访陈夷
山。巳作故物 (第 0550b 页)
祖之槩可见者。况吾辈生末法。道德愧不若
佛祖。其时又更远。何足怪哉。但老人本心为曹溪祖
庭。生平切以 六祖
不欠汝命一语。作如幻三昧。观其
定业。必欲酬偿。期于生死路上。无少挂碍。果若欠渠
宿债。亦任酬之而巳 …… (第 0553b 页)
。楞伽一部。是足以酬之。

** 与庐山圆通寺大众

曹溪粪埽头陀。敬白庐山圆通合山大众。惟吾曹溪 六祖
大师法道。由南岳马祖大唱于江西。至有宋时。
最盛于庐岳。而圆通甲于诸刹。为第一弘法之所。讷
师峻节。 …… (第 0554b 页)
与黄檗无念禅师

心光洞照。为日久矣。不慧忝在法门。道不胜习。泛泛
一生。无所建立。至于曹溪为 六祖
道场。又以障重。不
能卒业。往承师重念祖道。托梅公为护法。比时不慧
巳之南岳。机缘不偶。有负慈念。今 …… (第 0555c 页)
则五蕴元虚。四大又何加损。观佛骨金刚
舍利之光。是以无生之念。薰有漏之躯。而成佛性常
住不坏者。比瞻 六祖
全身。信乎佛言不妄矣。贤王以
此视幻躯。如水月镜像乎。果于是中。觅之而不得。回
视目前。皆曰幻化。而 (第 0558b 页)
法门。参透许多。此难与俗人言也。其修行
之方。诸经俱有。只是不要作玄妙话会。若作话会。多
一重障耳。 六祖
坛经。最为心地法门之指南。但中下
根人。不能凑泊。以无工夫故耳。永嘉集一书。实是坛
经注脚。若见解依 (第 0569b 页)
六祖。
用工夫如永嘉。何患不一超 …… (第 0569b 页)
又出苦海之要津。安可以浅近视之。试为足下略言
之。佛者觉也。即吾人本有灵明性耳。吾心本来是佛。
六祖
所云。本来无一物。若了此本来无物。即顿见
自心本来佛性。是名成佛顿教法门。此外非别有佛
可成也。言净 …… (第 0569c 页)
内。方与交游。称兄弟。正是混
俗和光。得力最初一步工夫。是知菩萨应世之心。妙
在无方无住。为最上乘。 六祖
一闻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则顿悟本来。旷劫生死苦轮顿息。此岂小丈夫哉。
此则贫道自知。向皆住于偏枯空寂 …… (第 0570b 页)
得之。幸之幸也。即老死沟壑。又何憾焉。是故休老曹
溪。志愿益坚。傥徼 六祖
之灵。借一掊土。掩此枯骨。更
复何慕。以此修崇之举。其功虽钜。不以岁月计其速
成。此心颇觉自宽。且法 (第 0571a 页)
中流出。足證居士此番宦游。实是龙天推出。乘大
愿轮而行也。曹溪志今始刻完。幸垂一语。置之篇首。
发挥 六祖
光明。点开人天眼目。庶不负此嘉会也。

又。

柯孝廉于五月省中相见。如再生人。此君根性猛利。
能于 …… (第 0571c 页)
录。惟尊慈
一段护法光明。终不可泯。兹弟子辈。手录一往实事。
列为十款。敢乞法施为文。作金刚幢。当与 六祖
法身。
相与无穷。实千载之下。中兴一大事因缘。惟愿出广
长舌。遍覆大千。令见闻者。普入大光明藏也。 …… (第 0572b 页)
。兢兢执役炉锤閒。且幸以毒除毒。其
于狭劣习气。似渐销镕。诚如饮水。然终似陆鱼溥沫
耳。岭南曹溪。乃 六祖
演化地。禅门洙泗。肉身在也。贫
道窃愿持一培土。以徼灵于寂光。潜消旧业。初不敢
放舍身心。第恐失伍。 …… (第 0575a 页)
。将心来。
与汝安。光良久云。觅心了不可得。磨云与汝安心竟。
自此以后。此语流布人间。谓之单传直指。 六祖
以下。
南岳青原。以至五家千七百则。普天匝地。说禅说道。
了生死者。不可称计。是皆从神光觅心。了不可 …… (第 0575b 页)
种执著之
习。非此不足以销铄之。苟非 圣恩。何以臻此。久而
愈见 恩大难酬也。此中转尘劳为佛事。更为 六祖
曹溪作无量功德。此盖从真切苦心中来。较之昔日
依无忧树。吃大家饭者。实霄壤矣。曹溪祖道源头。杂 (第 0578a 页)
之愆。然在金刚心中。不知作何忏悔也。浮沉瘴海。不
敢有负本怀。所幸诸苦能安。足慰慈念。向在曹溪。作 六祖
奴郎。以供洒扫。为净心地。仰赖法庇。诸略有序。
唯念业系未脱。初服未遂。不敢安心寂定耳。傥如所
愿。 …… (第 0582b 页)
。直一唾耳。实所望焉。高明其有意乎。

** 与蔡五岳使君

往幸有缘。一接光容。即辱法门心契。承为 六祖
护法。
虽阐提作障。而金刚种子。巳不磨矣。既而曹溪因缘。
亦以狮虫噆食。竟违本愿。又作未来公案。山野 (第 0586b 页)
无生则本来无物。是则远从无
始。一念未移。从今而后。只此一念。更何别求。既唯此
一念。更教谁承当耶。 六祖
云。若论此事。轮刀上阵。亦
可做得。愿公谛信此心。看破念念现前处。则念念精
进。如此。则一切处无非大 …… (第 0588a 页)
处。只看此一念
著力。深深追究。忽然看见此一念本无生处。若了得
一念无生。则从此一切念念皆无生矣。此 六祖
所谓
无住生心也。若求玄妙。便是有住矣。如此直捷处。最
为有力。不在多求知见。此中一字用不著。只是先 …… (第 0590a 页)
所养赡。不但旧日之檀
越。即现在之山田可耕。蔬果可食。不必远求于世。亦
不必待他人。此无忧者六也。且 六祖
道骨如生。乃法 …… (第 0592b 页)
敢不申赞叹。又不可以荒唐
谬悠之言取罪。以塔铭即世之僧史。取信千载之下。
古之僧史列传。则有禅师。以 六祖
之下。五宗血脉为
主。有法师。以贤首清凉天台教观为主。有神僧。以佛
图澄诸梵师异行为主。有高僧。以远 (第 0595b 页)
双忘。斯般若之玄门。成佛之要诀也。是知从上佛祖。
教人了悟自心。直到不疑之地。自然默与本智相应。
六祖
初闻无住生心一语。当下顿断历劫之疑。所
以黄梅单以此经为心印。然信为入道之根。疑乃害
信之毒。故此专 …… (第 0598c 页)
十七疑。解此一经。以疑潜言外。而此方
义学。执筌失指。从前得意忘言者希。予自幼能诵。而
长不解。每思 六祖
大师一言之下。顿了此心。何世无 (第 0599a 页)

之眼。独得于文字之外。由此悟入。实非小缘。倘一言
有当。如食金刚。功德又可思议耶。

** 重刻 六祖
坛经序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乃云未说一字。末后拈花。迦叶
破颜微笑。于是有教外别传之旨。西天四七。祖 (第 0605a 页)
祖相
传。是为心印。达摩东来。直指一心。不立文字。六传至
曹溪。衣钵乃止。以其信心者众矣。 六祖
得黄梅心印。
以悟本来无一物。遂为的骨子。开法于曹溪。以无说
而说。门人吠声逐块。缉之曰坛经。其所指 …… (第 0605a 页)
法哉。余蒙 恩于岭外。幸作 六祖
奴郎。聊为料理废
坠之绪。因见经本数刻。多有改窜不一。盖以后世聪
明君子。将谓老卢本卖柴汉。目不识丁 …… (第 0605b 页)
尹夙心。述予
之本愿。其祠巳妥。而首为檀度。愿成主佛者。则刘晋
卿。张寿长。郭陵舄也。予乃浩然叹曰。 六祖
有言。叶落
归根。禅道自曹溪一脉。始于青原。而传灯诸祖。至中
峰之后渐微。我国初不多见矣。予自𤀹曹 (第 0606c 页)